为深入探寻“数智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创新路径,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市智能教育研究院与丽江师范学院联合开展以“人工智能赋能非遗传承,共塑传统文化新未来”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28日上午,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华东师范大学与丽江师范学院联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暨结对仪式在我校顺利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俞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周爱民、党委副书记徐世猛、团委书记杨文彧,李智教授;我校校长陈本辉,对外合作交流中心、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相关负责人;由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生组成的学生团队以及东巴研究院副院长和丽峰、副研究员李四玉、研究员李英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我校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张鑫主持。
陈本辉致开幕词,他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介绍了我校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对参与此次活动的同学们寄予了三点期望:一是认真学习,积极投身实践。勉励同学们珍惜此次难得的机会,积极投身于各项活动之中,通过实践锻炼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二是团结协作,互学互鉴。期望大家能够发挥多梯队人才结构和跨学科合作的优势,携手并进,共同成长。三是严守纪律,确保安全。全体师生应严格遵守活动规定,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周爱民首先向丽江师范学院成功晋升为本科院校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回顾并总结了自2021年以来,华东师范大学、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与丽江师范学院三方合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提出了三点展望:首先,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他强调只有三方携手并进,深度融合,才能推动研究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其次,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审视,他提出,高等学府在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使命。不仅要以教育者的身份担当起这份责任,更要以行动诠释教育的力量,通过文化传承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感。最后,针对东巴文翻译系统项目的发展,他提出了深化其系统化、体系化和常态化构建的愿景。通过项目的不断推进,我们旨在构建一个全面而稳固的平台,以科技力量助力东巴文化的保护工作,助力这一古老智慧得以在当代社会中得到尊重、传播和延续。

徐世猛详细阐述了本次活动的具体执行方案。此次活动为期七天,内容丰富,涵盖了专题讲座、实地考察、团队研讨、成果汇报以及深入调研等多个实践环节。通过这些深入且扎实的实践活动,旨在最终形成一份既具深度又具广度的高质量实践报告,更好地推动AI赋能文化传承。

俞虹强调了华东师范大学与丽江师范学院的长期合作在科技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双方应携手共同致力于人工智能赋能东巴文传承。她期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的深刻体验,同学们能够将所见所学转化为珍贵的经验和成果,这不仅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对培养新时代青年在人工智能助力下进行非遗传承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

开幕式最后,陈本辉为实践团队学生代表授旗并宣布本次两校联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