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白庚胜:《实话实说》(代序)
2025-02-28 16:25   审核人:



这部专集属拙作《三个东巴口述自传》《纳西族东巴古俗古规》之姐妹篇。或者说,它们原来同体,只因合在一起体量过大,才一分为三,各自立卷。

由此可知,所谓“东巴说东巴”,指的是和士诚、和开祥、和即贵三位世纪东巴,或叫“末代大东巴”谈说东巴教及文化,只是此“谈说”并非“戏说”,全是他们所经、所历、所知、所熟的真实内涵,以及他们的真知灼见。虽因讲谈时他们都年届耄耋,又曾一度被禁参与、主持有关活动,从而所讲所谈有所零碎,大多残缺,但有关人事、所涉经典、仪式、教义都真真切切,绝不瞎编乱造。作为采访、记录、翻译、整理成文者,我亦不敢弄虚作假,甚至将全部文稿返呈他们补正,直到确认无误为止。自然,所结集者便全为干货,把最真实的东巴及东巴文化本身留于了社会。而这正是文化人类学者必具的学术本性,也是我的导师马学良先生、宫田登先生、钟敬文先生所屡屡要求于我的。

需要说明的是,我对以上三位老师的采访时当1994年至1995年,地点在古栗掩映、遥见雪岳、玉水横陈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

那时,三位老师被特聘至此主持东巴经典诵读、翻译、校勘已经多年,而我则因临近国内外两部博士论文的正式撰写前夕而入驻那里前去求教半年。正在该所主持工作的李静生、办公室主任和继孙,以及该所研究员王世英、习煜华、李例芬、和力民、和宝林、和庆元诸先生都给予我很好的礼遇。特别是王世英先生还在得知我特别关注神话与色彩问题后,将他自己所翻译的有关译文油印本全部送予我参考。三位东巴师父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他们渊博的知识、淳真的天性、高尚的人品,都深深感动我、温暖我激励我,让我每日与祖先对话、与英雄同在、在神鬼间穿越与玄怪,激发起深化纳西学研究的热望。

为了不让他们失望,我亦于一年后先后完成《东巴神话研究》、《中国云南纳西族色彩文化研究》两部专著作为博士论文,并先后通过在中央民族大学及筑波大学的论文答辩,分别获得中日两国各一个文学博士学位,并迅即转入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在钟敬文先生指导下学习与工作。遗憾的是,因为当时尚未出版百卷《纳西东巴古籍译注》,一切资料都在严格保密阶段,而本人又才疏学浅,成长于东巴文化行将从活态传承进入静态残存之秋,对三位大师采访又十分有限,田野作业严重不足,使有关成果留下了许多缺陷与不足。

怎奈何,在我完成学业后不久,一次次惊闻这三位大东巴先后仙世,使我再也见不到他们的音容笑貌,再也无缘去对他们作更深入的探访,只能倍加珍惜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并将所教诲的古老文化如薪火相传,以光照纳西学的天宇。

《东巴说东巴》属纪实性学术笔记,既不取林耀华《金翼》那样的小说体,也不属弗雷泽《金枝》般的专著,更非费孝通《江村调查》类考察报告,而是三个大东巴所传述的东巴教及其文化知识积锦,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权威性、可读性。它们地地道道,本本色色,毫不加工,是对日益猖獗的纳西文化造假、乱释、胡言、乱语的有力矫枉,也是对自封学者、专家、甚至“东巴”以沽名钓誉者的鞭笞,想来对方兴末艾中的东巴文化热也会起到以正视听的作用,让正在蓬勃发展中的纳西学走好第一步、扣好第一钮,至少使欲入其门、欲知其详、欲得其道者,倾听到东巴文化的正声,饮得甘美的源头活水。

 

写于 2024年3月9日

 

(白庚胜: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丽江师范学院纳西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关闭窗口
 
 
 

校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新团片区存信路499号 | 邮编:674199
版权所有:丽江师范学院 | 行政邮箱:
ljsze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