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转载]“云南省非遗巡展”“云南非遗公开课”入选全国2025年非遗创新案例
2025-07-01 16:49   审核人: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的“2025非遗传播创新案例发布活动”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省主场城市温州举办。活动公布了2025非遗传播创新案例入选名单,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申报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云南非遗公开课”的两项案例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2025年非遗创新案例。

2025全国非遗传播创新案例发布暨颁奖仪式

2025非遗传播创新案例征集分为“非遗+展示展演”“非遗+新媒体”“非遗+文旅融合”“非遗+学校教育”“非遗+国际交流”“非遗+科技赋能”“非遗+传统节日”“非遗+乡村振兴”及“非遗+工作坊”9个方向。自2025年3月启动以来,共收到28个省(区、市)的281份申报材料。经合规性审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最终52个案例入选。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申报的《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云南非遗公开课》分别入选“非遗+展示展演”和“非遗+新媒体”板块优秀案例。本次非遗传播创新案例发布活动还组织了23个案例单位开展2025全国非遗传播创新案例分享会,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静受邀参加,代表云南省分享了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项目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

云南省非遗公开课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

云南省非遗巡展以“活态传承”为核心,依托“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与创新发展。通过整合非遗资源、融合现代生活场景,让非遗从静态展示转向动态参与,助力非遗融入文旅经济。

  巡展以泼水节、火把节等民族节庆为载体,将非遗展演嵌入民俗活动,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通过非遗技艺展演与节日巡游的结合,带动非遗产品消费;通过非遗歌舞表演、非遗技艺现场展示,让观众参与互动,推动非遗从“博物馆”走向“市集”;开设“云南非遗公开课”直播,联合新媒体平台传播,单场直播观看量超90万人次,短视频曝光量累计突破300万次,吸引年轻群体关注;设立非遗集市、评选“非遗伴手礼”,推动445件非遗产品进入现代生活,形成“非遗+旅游+消费”产业链。

巡展覆盖全省16个州市,举办23期,累计吸引群众超300万人次,群众非遗保护意识显著提升。非遗产品销售额突破千万元,传承人增收400万元。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200余次,微博话题阅读量破亿,成为展示云南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窗口。其“节庆赋能+活态传承+数字传播”模式,为非遗保护提供了云南经验。

云南非遗公开课

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自2021年9月起,推出“云南非遗公开课”网络直播品牌项目,以新媒体技术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播的创新实践。


该项目采取“小投入撬动大产出”模式,每年策划10期(每期120分钟)直播,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负责内容生产,第三方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低成本高效传播。内容上,以“小切口对话大政策”,通过常规策划聚焦非遗技艺展示与传承人故事,专题策划紧扣乡村振兴、“双创”等时代主题,线上线下联动传播。平台方面,借力抖音、快手、央视频等头部平台,构建“日常文旅矩阵+大型活动全网联动”的传播生态,单场最高观看量达20万人次。截至目前,累计播出38期,覆盖云南非遗项目100余项,邀请传承人、专家及保护工作者200余位参与,全网观看量突破1000万人次。专题策划如“茶香云南”“穿越时空的相遇”等,以场景化直播、实物展演等形式深化受众认知,形成长效传播效应。

  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三大经验:一是政策先行,将项目写入省级非遗保护政策文件,确保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内容为王”,通过多元对话,展现非遗内涵;三是深耕基层,助力传承人掌握数字化技能,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原载: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



关闭窗口
 
 
 

校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新团片区存信路499号 | 邮编:674199
版权所有:丽江师范学院 | 行政邮箱:
ljszedu@163.com